中国青年海归社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
海归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活动 > 海归研究

中国青年海归社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14-08-18    发布人:秘书处    阅读:1952

随着中国留学事业及外派留学生数量的不断攀升,从国家教育部2000年审核准入自费留学从业资质机构起步,至今历经了整整15年的时间,中国留学市场的繁荣期非但没有“落寞”,而且中国留学市场愈发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龄化留学高潮期”的到来。全球国际化留学的大市场已经催生出一个全球化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的产业服务集群的孕育而生。而随之首当其冲的——来自青年新生代海归自发形成的跨越国度与文化的“海归社团”,成为我们当下研究中国留学人员及海归群体的重要数据来源与理论根源之载体,值得做一个历史性的文献记录与编年论证。


 


 


 

随之而来的“史上最大的海归回国潮”则提前到来了。截止2013年底,教育部发表的回国人员数量达到了35.35万人的规模;而同期中国大学毕业生将在2014年6月底,整个中国社会将迎来727万的本土大学生涌入到社会上寻找新工作,亦或投入到大学生创业的潮流中。而与此对应的“中国海归”回国就业潮与创业热,也将迎来新一轮高潮期。

 

尽管这两股“中外大学生”群体,在涌进社会就业或创业的年龄段有所冲突与竞争,但毕竟他们两者所受的大学教育与知识结构上,还是有些知识层面上的趋同性。理论学术上的间隔与价值观视野上的差距是一个客观存在。尤其,在对社会的认知与了解上,本土派大学生与海外派留学生,有着很多天然的不可兼容性存在。其中,包括对中国现有社会的了解上,对选择工作的界别与岗位上,对就职薪酬与职涯发展的期许上,对未来自我事业定位的追求上,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点、差异性、距离度与文化上的冲突度。

 

民间海归社团的出现 迎合了互联网时代的海归新型交流模式的升级换代

 

一方面,自从2007年开始,在中国国内以及国外,先后出现了很多以“年轻海归”为主要群体的海归社团组织,这些民间海归组织与社团的营运而生,为很多的刚回国谋求发展的年轻海归群体,带来了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也搭建了了解国内就业、创业及联合发展的平台。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海归人脉交流机制与沟通渠道。这些属于自发建立起来的年轻海归组织社团的出现和受到欢迎,正是迎合了中国海外留学生出国潮与海归回国潮的“交集与碰撞”期的交汇点上。这可以说是在满足中国留学生毕业回国后,迅速弥补个人在中国“人脉断层期”的交际上的需要。

 

另一方面,进入2009年以后,由于O2O网络线上与线下社交模式的迅猛发展,起先利用互联网的交友优势,涌现出并形成了集聚化扩散的网上海归人员的增多。同时,全国各地的海归创业活动与论坛,无形中为海归回国聚集人脉创造了“周期性”海归交流大环流机制。利用海创平台搭建的创业模式中,就率先出现了一种运用互联网,嫁接海内外留学生及回国人员线上交流,互通国内外信息的网上平台与圈子。

 

以“海归网”为字样的民间青年海归社团 曾引起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关注

 

其中,在2005年就曾在中国海创周上,出现了以“海归网”等字样为名称的互联网海归社区交流模式。在那个时期,像“海归精英网”在北京出现,其创办者为王国伟,曾在英国留学深造。目前在北京主要从事高端海归婚恋服务。当时,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专门采访了创办者王国伟。其影响力也很大,在当时各主要海归居多的城市里,热心海归社团事业的回国海归主动响应,也纷纷牵头发展起来一些城市类的海归俱乐部。其中,目前的太原海归俱乐部就是从海归精英网发展会员,逐步坚持发展到今天的,其创办者为范锐,从澳洲留学深造归国。

 

首次全球海归协会会长级创业论坛 源自香港注册的中国青年海归协会

 

 

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020模式互动 形成全球青年海归人脉网络

 

 

2009年5月份,在北京也出现了一个新的民间海归组织,名称为中国青年海归协会。其创办者及会长为林熙。当时,在北京通过网络平台《中国海归网》发送的邮件版聚会通知,在北京活动时的人数均达到几乎每场400-800人的规模,其活动内容主要以结识海归回国人脉为主。与此同时,像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大连、沈阳等地一线及二线城市的参加人数,通过互联网报名参加者也在每场30-200人不等的中小型规模。以汇集青年海归的社团在香港注册,从北京辐射到全国各主要一线、二线及三线城市,同时在北美、欧洲、亚洲及澳洲等地,都不约而同地通过互联网的迅速传播了,还有新闻媒体对日益增长的回国海归群体的集中关注,从而助推了组织形式上、运作模式上,完全按照O2O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交流样板,逐步成长与壮大的一个民间版的横跨海内外的青年海归社交互动平台。中国青年海归协会通过各地分会的宣传与运作,在互联网上的点击率及焦点新闻索引,位列目前中国海归社团之首。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赤子杂志、湖南卫视、广东卫视、辽宁电视台、大连电视台等中央及地方性新闻媒体,都先后对其主题性活动,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各地方政府及媒体领导也对这一“青年海归社团”的正能量活动,予以关注与新闻跟踪报道与反馈

上一篇:海归从政如何可能

下一篇: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申请加入

?2014 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861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