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从政如何可能
时间:2014-08-18 发布人:秘书处 阅读:2045次
2014年4月17日《南方周末》时局版,刊登了题为“中国‘海归’从政现象报告”的文章,其中文中的观点得到了很多海内外留学人员及已经回国发展的海归人士的普遍关注与认同。在5月1日出版的《南方周末》评论版面上,刊登了一篇来自安徽蚌埠的科技工作者荣德安的读者回应文章,畅谈了他回国后的切身感受。文章题目为——“海归”从政如何可能。现转述如下:
学成归国后,“海归”学历多是硕士以上,到乡镇干年龄不容许,专业用不上。报考省级选调生,党员、应届毕业生、班干部等条件不具备。进国家机关,多要有两年以上基层经验等引导性政策规定,所有这些似乎堵死了“海归”从政之路。
中共十八大报告要求:“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人才国际化大趋势,公务员队伍里需要更多有思想、知规则、懂语言、能管理、善创新的人才。真的希望若干年后,省市领导在外见外商时,身边不再跟着一群翻译、秘书等工作人员,而是谈笑自若,甚至双方还能扯上校友、同学。
文章选自《南方周末》时局版
下附:“中国‘海归’从政现象报告”全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国留学有三百多万人,回来一百多万,比例越来越多,怎么到政府里面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主要是鼓励海归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怎么会鼓励海归进机关呢?”
公务员考试方面,海归人才未受到优先考虑,大家一视同仁,“审查也没有更严格,都是一样的”。
2014年3月,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主编出版了一本书《百年海归创新中国》,其中收录了大批科技和商界海归精英,却几乎未涉及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有些有争议,比如你放了孙中山、周恩来,放不放蒋介石?”王辉耀说。
但在现实中,“海归”官员一直是中国政坛不可忽视的群体。从20世纪初孙中山等民国时代的政治家,到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再到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海归官员在中国已几经变迁。如今,像杨洁篪、周济等改革开放后留学欧美的一批海归官员,仍身居高位。
然而,中国“海归”官员的数量却有下降趋势。前不久,一位中央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新一届欧美同学会领导时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国留学有三百多万人,回来一百多万,比例越来越多,怎么到政府里面的人越来越少?”
在中国愈发融入世界的趋势下,“海归”如何能回到体制内工作?哪些因素又在限制他们成为官员?
15名省部级以上官员有海外正式学位
为了解当下中国政坛海归官员现状,南方周末记者通过搜集官方媒体报道,梳理了169位正省部级以上领导人的履历。其中包括68位现任国家领导人(包括6位兼任省委书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101位正省部级官员——他们是国务院系统内各部委以及31个省份的党政负责人。
?2014 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86177号-1